導語:怎樣表揚孩子呢?大多數家長做法都錯了。心理學研究發現,在表揚孩子和談論成就時稍作改變,可以增加孩子在生活中成功的機會。是的,你可以。這一小小的變化使許多教育專家的
怎樣表揚孩子呢?大多數家長做法都錯了。心理學研究發現,在表揚孩子和談論成就時稍作改變,可以增加孩子在生活中成功的機會。是的,你可以。這一小小的變化使許多教育專家的教條失去說服力。關鍵是我們如何表揚孩子的成就。
一項新的親子心理研究令人興奮,它指出,我們可能忽略了這些關鍵點:
僅僅表揚孩子的天賦,比如“你真聰明”,實際上會妨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享受學習和進步的快樂。表揚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付出的努力會讓他們更加積極,即使小孩當下還沒有達到最終的成果,也會讓他們更加堅定內心目標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表揚方法的效果可以完全量化,即使是在1-3歲的學齡兒童寶寶身上。
發展性思維方式和固化性思維方式的差異鼓勵引導兒童形成“發展思維”,而不是“固化思維”。談到個人成就,“固定思維”的人認為智商基本上是與生俱來的,你要麽有天賦,要麽泯然眾人。有“發展思維”的人卻認為,包括智商在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變量,後天培養可以獲得智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表揚孩子的學習能力,而不是他有多聰明。與思維方式固定的孩子相比,發展性思維的孩子取得了更多的成績。
1. 目標
有固定思維方式的孩子通常有一個目標,無論付出什麽代價,展示自己的智力。這意味著他們盡量避免做那些可能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麽“聰明”的事情。相反,發展型思維的孩子不介意在同齡人麵前展示他們的錯誤和缺點。他們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,並不為自己的缺點感到羞恥,因為他們的目標是“不斷學習和提高能力”。
2. 成敗態度
“固定思維”的孩子把努力付諸實踐後的失敗視為壞事,因為對他們來說,這樣的失敗意味著他們天生就沒有能力在這些事情上取得成功。而“發展性思維”的孩子認為這失敗隻是成功路上的挫折。
3. 無聊和困難
“思維固定”的孩子更有可能抱怨校園生活的無聊。他們陷入怪圈,以無聊為借口,逃避那些看似困難、難以做好的事情,以至於無所事事,陷入無聊。相反,“發展性思維”的學生把學校作業看作是一係列需要解決的挑戰和困惑。當他們遇到困難時,會少抱怨老師、課程或其他客觀因素。
那麽,我們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稱讚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呢?越快越好!研究表明,母親在1歲到3歲之間讚美孩子的方式可以預測孩子5年後的思維方式和接受挑戰的意願。
當孩子完成了一項簡單的任務或取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就後,不要直接表揚他們。相反,你應該說:“讓我們做一些更難的事情”,或許當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時,告訴他們隻是尚未取得成功,我們仍在為此而努力。
親子教育能為孩子創造健康的心理環境,引導他們的思維方式!培養孩子中,父母要審視自己,積極讓自己變得更好。